推荐

“互联网+农资流通”开启农业万元户市场

2015-11-27 11:52
字号

西部导语:当下,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正积极切入农资流通领域,这首先就需要解决农业生产中价格高、质量难保证两大难题,而“互联网+农资流通”的模式有利于解决难题,引领行业变革。


长期以来,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是数以亿计的小户、散户,经营规模小、生产方式粗放、地块少而分散是其典型特征。农资流通采取的代理分销模式也依托小户、散户发展而来,农资产品从出厂到送达农民手中,需要经过区域代理商、市县、乡镇、村等多层渠道商。这种代理分销模式,导致了农业生产中价格和质量的两大核心“痛点”。


核心痛点一:
价格高


生产成本增加、需求拉动、供给不足等因素都是造成我国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。而近年国家逐步放开农资市场,农资市场主体多元化,流通领域行为不规范现象增多。化肥和农药、农膜等农资经过省、市、县、乡镇或其它经营企业多层次销售渠道,整个销售链条被拉长,流通环节增多,层层加价,毛利率极高,少数经销商还存在恶意炒作,哄抬物价的现象。这些因素人为地助长了农资价格上扬,使得农民最终承受过高的价格。


核心痛点二:
质量难保证


我国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,无证无照经营、挂靠经营、超范围经营等现象屡禁不绝;农资市场发育不健全,农资监管涉及面广,分散的监管体系难以形成合力,致使假农药、假化肥、套牌种子等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。仅以农药为例,农业部今年8月份从国内21个省份抽取的1086个农药样品,检出不合格样品130个,不合格率为12.0%。其中,检出假农药(标明的有效成分未检出或擅自加入其他农药成分)74个,占检测样品总数的6.8%,占不合格样品的56.9%,农资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。


“互联网+”重塑农资流通模式




根深蒂固的代理分销模式,是农资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,而上述价格和质量两大“痛点”也成了电子商务切入农资流通领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。农民经过网上下单,农资产品由厂家或省级代理商送达农民手中,这种扁平化流通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。同时,电商平台的监管和信用评价体系,也有助于让农资产品很大程度上“保质”。以往的小户、散户订单少,又需要分散配送的困局已被蓬勃兴起的农资电商所化解。而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新常态的到来,农资电商有了盈利的现实可能,农资触网也将打开了农资企业转型的突破口。


“互联网+”触动农资产业改革



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《2016-2021年中国农村电商市场前瞻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》,2014年我国农资市场规模超过2.2万亿元。依托万亿的市场容量,围绕电商平台进行增值服务,并依托电商平台品牌和渠道实现“农资进村”的单向流动到“商品下乡、农产品进城”的双向流动,将构建起万亿级别的市场。而随着“互联网+”冲击农资行业原有的代理分销模式,促使流通渠道扁平化,引发农资行业和农业的连锁变革,农资企业和电商企业围绕物流、服务和金融的竞合将成重要趋势。


来源:文/中国农产品网 图/网络



分享到:
精彩评论

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     登录|立即注册

    热门新闻

      客服热线:021-50876239上海蛙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@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34974号
      展开

      联系客服

      联系客服:客服: 在线

      (免长途费)